第一版:头版、头条总第150期

【主编的话】
每个人都有一片森林
刊发日期:2025-07-03 阅读次数: 作者:admin

近日,公司举办了《统一思想,凝聚共识》第二期主题沙龙活动,活动聚焦“干部成长如何适配公司战略”展开讨论。魏延田董事长在分享中指出:“每个人在企业设定的目标当中都有自己的角色,也都有自己的价值”。

村上春树在《挪威的森林》中写道:“每个人都有一片森林”。是的,这片森林是你自我存在的证明,是你与世间万物连接的媒介,是你彰显价值的载体。投射到企业当中,每一名员工都是一片独特的“森林”。有人是扎根深稳的乔木,是支撑着企业根基的骨干力量;有人如柔韧的灌木,绵延不断填补于部门、员工间协作的缝隙;有人似不起眼的苔藓,滋滋不绝护佑着企业生态基底。

对于企业来说,每个人都“在其位、谋其政”,也就是岗位价值体现。反过来讲,在公司战略转型、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作为员工个人该怎么办?怎么做到位?怎样才能在其岗位、谋其职责,彰显其价值?

谈几点观点揭示企业发展中员工价值的本质。

个体独特性与系统整体性的统一:员工就像森林中不同种类、形态的树木,看似独立生长,却是通过根系、树干、枝桠与整体生态系统形成共生关系,共同构成企业“森林”系统的生命力。

个体价值多元化与价值释放必然:企业不断进步、可持续发展,依赖于不同岗位、能力、脾气、秉性的员工在各自的“生态位”上的价值释放,而非标准化的“整齐划一”模型。

双向奔赴与相互赋能的成长逻辑:员工在企业中找到“属于自己的森林”,也就是即合适的位置。这是一种双向奔赴,也是相互赋能,员工既能够实现个人价值,也能为企业生态注入多样性活力;而企业也在不断前行为员工注入新的能力,形成个体成长与企业发展的正向循环。

由此,我们回到本文的核心问题:当公司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譬如,我们正在实施的战略转型,如何让个体在组织中既保持自我特质,又成为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?也这就是沙龙活动主题“干部成长如何适配公司战略”的题眼。

首先,个人履职尽责与岗位适配度。企业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企业生态健康,有赖于“物种多样性”,有赖于公司员工在岗位适配、能力塑造、思维方式的多元,以及各自的履职尽责。生物学有个“生态位”概念,即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独特功能,如同公司销售部门市场“拓荒者”功能、技术研发部门技术“架构师”功能、行政部门公司制度“维护者”功能,各司其职,缺一不可。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每个“物种”、每个“生态位”都无比强大,无可替代,不可或缺。用人力资源术语表达就是“岗位适配度高”。

其二,个体价值与企业目标的共生。员工的“森林”并非孤岛,须通过“根系”与整体连接,才能汲取养分、释放价值。这个“根系”包括公司企业文化、公司制度体系、协调协作机制和规范流程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:“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”。企业的责任是创建企业生态圈,为员工搭建平台,让个体在合适的位置发光。

第三,森林随季节交替、冷暖更迭而进化。引申到员工与企业的价值关系,就是企业发展动态调整,避免“树木老化”或“生态失衡”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员工要不断学习进步,公司战略转型是在做传统+。正如美国一位企业家说过的那样,员工须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重新定位价值,在初创期、成长期、转型期,如同森林从幼苗到成熟林的演替。我们所熟知的微软公司曾经历了一场伟大而痛苦的战略转型,我们知道Windows是传统软件的领导者,但微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迭代中读到了潜在的“危机”,比尔·盖茨主动发起了一场“革命”,也就是战略转型。微软公司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个体能力与企业战略同步进化,从传统软件开发转向AI、云计算等新领域,在这场“云服务转型”中,微软再次登顶成为“云服务”全球领导者。

是啊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,每个人都是企业生态有机的组成部分,只是形态大小不一、生态机理不同,但对于整个系统来说都很重要,都不可或缺!

你是融入到企业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那一片森林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