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版:文娱、生活总第66期

越有契约精神 就越自由
刊发日期:2018-08-07 阅读次数: 作者:李芳 (重庆沙坪坝分公司)

   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阶段,问自己,我是谁?从哪里来?到哪里去?我为什么而活?这个充满哲学的命题,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。那么人活着是为什么呢?我想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,实现理想和追求,体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吧。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,生命便赋予了我们责任和使命,我们注定为家庭、事业、社会和国家担起自己应担的责任,这个负责的过程也被称为契约精神。

    在西方,契约精神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观念,做事讲诚信、有原则、守底线,简单说来就是:“答应别人的一定要办到。”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,早年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人涉足,一天,有几位摄影师请当地的一位少年代买10瓶啤酒,但到了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都还未回来,大家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,但到了半夜里,少年回来了,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,为了剩下的6瓶他又翻了一座山,淌了一条河,但回来的路上又摔碎了3瓶,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请求原谅,在场的人无不动容。因为这位少年的诚信,后来许多人到这里观光旅游,可见这就是重信、守诺,拥有契约精神的魅力。

    工作中,契约精神的体现无处不在,做事有头无尾,粗糙马虎,责任感薄弱,原则性不强,同事对你的评价常常用“不靠谱”来形容,这就说明了你缺乏契约精神。反之,在工作中尽职尽责、通过千锤百炼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,才是值得敬畏的人。契约精神与刻板和不懂变通不同,它的存在既是有形的,也是无形的,有形的是文字条约,无形的是内心底线的束缚和坚持。

   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契约精神的人呢?首先要做一个责任感强,有担当的人,遇事想办法解决问题,而不是一味的推卸责任,时刻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,该做什么。其次要理解自己的岗位要求,怎样才能把事情干好。最后是检查自己的工作结果,查漏补缺,通过不断总结使工作得到升华。这就好像是魏总提到的自觉把工作干好,自知自己的不足,并通过克制和反省达到自律,一个人只有绝对自律才会拥有相对自由。上学时政治书上常常会出现一句话,叫做“法律之内完全自由,法律之外没有民主”,看吧,自由有边界、有框架。

    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——西南联大也曾提出学术自由、民主管理,教授们上课想怎么讲就怎么讲,学生听课想听谁的可以自由选择,这里的自由和民主是不是就是任其发展的意思呢?恰恰相反,学术的自由意味着的是考试的严格,联大办学8年,8000多名学生,毕业的不足4000人,但培育的人才,却是历史之最。联大的教授们在教书育人上也是相当敬业的,华罗庚曾住于牛棚每天步行十几里去给学生上课;朱自清得了痢疾,在书桌边放着马桶为学生批改文章;教授闻一多每次备课前,在一张裁缝用的大案板上摆满一摞书,中文的、外文的……为的就是内容丰富,旁征博引。由此可见,自由是相对而言的,以自觉、自知、自律为前提,只有当我们放开心胸、理性接纳、用心创造时才能感受到自由民主之气。当你觉得不自由不民主时,问自己:“有无用心工作、理性判断和时刻自醒。”

    马云先生曾说:“公司不缺战略、不缺想法,不缺批判,公司其实缺的是把战略做出来,把想法变现,把批判变建设性完善行动的人。”工作中的我们身处各个岗位,很多时候,我们面对工作满怀冲劲,一腔热血,但激情过后,却总面临着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窘迫,随着而来的是很多复杂的情绪。我们感叹环境的不如意,政策的不恰当,人员的不给力……其实,这样的结局无疑是缺乏坚持和韧劲的结果,开始时轰轰烈烈,结束时悄无声息。面对工作,我们总要怀着“不将就”的心理,不光要懂得、还要专业、专业后更应精通,在精通的基础上不服输、敢创新,这才是适应于产业发展的趋势。

    很多时候,我们追求自由,向往诗和远方,可你知道,自由从来都不是来自外部环境,他一直在你心里,任何时候做好自己,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理想,相信这一切都不会远。